特劳特战略咨询

特观察 | 《权力的游戏》烂尾,谁的锅? 2019-05-16

万众瞩目的《权力的游戏》最后一集上周日播出,为粉丝们长达九年的追剧划上了句号。出品方HBO表示,权游第八季平均每集总观看人次4,300万,比第七季暴增了一千多万,藉此成为HBO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剧集。根据美国Kronos劳动力研究所调查统计,美国有1,070万员工翘班看谁最终坐上了铁王座;另外还有大约290万人计划周一早晨迟到、340万人计划周一远程办公,尽管他们平时不这么做。权游大结局将给美国经济造成33亿美元的损失。

然而,和收视率暴增相反的,是口碑的暴跌扑街。权游前七季的IMDB平均分是9.5分,第八季开播第一集尚能维持8.0分,到最后一集已经断崖式下跌至烂片级别的5.2分。网友甚至发起了请愿活动,要求更换编剧重拍第八季,到今天,已经有144万网友参与联署。中国的影评网站豆瓣上也是吐槽一片,各种隐晦的粗口骂声不绝于耳。

《权力的游戏》为何会高分开局,烂尾结束?绝大部分怒气冲冲的观众都归咎于那两位现在已经“恶名昭彰”的编剧“2DB”组合。扬言要给编剧寄刀片,已经成了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的新梗。然而,也有观察人士发掘出了更深层次的原因,认为大股东对HBO的重新定位,间接造成了这一结果:

今年4月,美国最大的电信服务商AT& amp;T收购时代华纳的审批通过,间接成了HBO的上级公司。随着带来的是对HBO的施压,在AT& amp;T看来,HBO目前的敌人是Netflix,因此非常重视流量。华纳传媒CEO约翰·斯坦基提出HBO应转变精品业务定位,转变为更大、更广泛的业务定位。一手缔造《权游》的HBO传奇CEO理查德·普莱普勒表示不认同,他认为更多不一定更好,内容品质还是最重要的。因理念不同,理查德·普莱普勒已离职。很难说《权游8》的烂尾跟高层指示有明确的关系,但的确暴露了HBO在创作上失控的问题。赶进度的《权游8》虽然成了系列的“流量之王”,但也离精品越来越远。

《纽约时报》2018年7月的一篇新闻特写,报道了斯坦基(John Stankey)和普莱普勒(Richard Plepler)两人在2018年6月一场HBO员工对话会上的交锋,集中描述了这两种定位的冲突。《纽约时报》的报道说,在对话会上,斯坦基认为,HBO必须大幅增加其用户花在观看节目上的时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HBO必须提供更多内容,从专注于其标志性的周日晚间黄金时段节目的精品定位,变得更大更广(something bigger and broader)。

我们每天需要几个小时,”斯坦基说,指的是观众花在观看HBO节目上的时间。“不是一周一小时,也不是一个月的小时数。我们每天需要几个小时。你正在与人手中的设备竞争,每15分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普莱普勒1992年加入HBO,迄今已27年,亲手打造了HBO追求精品极致的高质量文化,他并不认同斯坦基的观点,他委婉的回答是:“我一向认为,‘更多’不是更好,只有‘更好’才是‘更好’。今天你来到这里,我愿意转变为:更多不是更好,只有更好才是更好——但是我们需要更多以做到更好。”——事实上,HBO在他的领导下,一直坚持“少就是好”的精品策略。HBO负责节目的总裁Casey Bloys曾对《华尔街日报》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如果你有50个孩子,你不可能去参加每一个孩子的比赛。可是我们的孩子数量少,所以我们会参加每一场比赛。”

在两种定位方向的冲突下,2019年2月,普莱普勒宣布辞职。在辞职备忘录中,他回顾了自己“二十多年来充满自豪和成就的旅程”,特别强调HBO是“一家伟大而独特的企业”,呼吁新东家“保护其遗产”。确有不少分析人士在媒体上忧心忡忡地表示,AT& amp;T这个电信巨头对增长的渴求,也许会毁了HBO的精品招牌。

1.jpg

简单描述一下HBO和Netflix之间的竞争格局:HBO的节目质量更高,代表作有中国观众熟悉的《权力的游戏》、《兄弟连》、《黑道家族》、《西部世界》、《硅谷》等,经常被赞叹把电视剧拍出了电影的质感,但是HBO的节目较少,2018年仅有500小时的原创节目,收费较高(约15美元/月),并且HBO一直在赢利,用户基数大,但增长缓慢。

对比之下,Netflix原创节目更多,2018年有压倒性的2,392个小时,精品混杂着平庸之作,代表作是《纸牌屋》、《黑镜》等,收费较低(约10美元/月),由于在节目上花钱太多,几乎一直没有赢利,2002年的上市招股书上写了一句“我们可能永远不能赢利”(may never achieve profitability)。用户基数曾经较小,但是增长极为迅速。

2.jpg

《经济学人》的数据显示Netflix的美国订户从2012年超过了HBO,并一直高速增长。

两家公司之间的关系,可以用Netflix首席内容官Ted Sarandos的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目标是成为HBO的速度超过HBO成为我们的速度。”(The goal is to become HBO faster than HBO can become us.)换而言之,Netflix羡慕HBO的高质量,而HBO羡慕Netflix更加广普的增长空间,两家公司都试图学习对方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看谁跑得更快。听起来似乎有点像抖音和快手、京东和拼多多、传统媒体和今日头条之间的关系。当然,相比之下,HBO的处境要难受很多,从投资者的认可来看,Netflix的市值已经是HBO母公司华纳传媒的2倍以上,二者已经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HBO有着精品(boutique)的高冷气质和好口碑,一直看不上Netflix,无奈形势比人强,新东家认为HBO以前的定位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竞争了,要它放下架子和Netflix去争抢更为广阔的大众市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方向的选择。相当于权游第八季中,龙妈面对的两个战略选择:是北上临冬城抗击夜王,还是南下君临夺取铁王座?这是又一个哈姆雷特式的拷问。

如果从定位的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一定是回到定位的原点,重新审视顾客更有可能接受哪一种定位。一个品牌,究竟应该选择精品化还是大众化,无法一概而论,取决于特定的竞争格局:竞争是否允许你这样做?企业的运营能否支撑?用户的体验是否更好?

3.jpg

2019年4月的最新研究显示,美国消费者对流媒体套餐的最优心理价位是每月20美元。考虑到美国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Netflix、Hulu、Amazon、Apple、Disney以及HBO,如此多的超级巨头都在争抢顾客每月20美元的预算,顾客极有可能认为,把这20美元几乎都花在HBO(15美元)是不划算的,如果订购其他公司的套餐,这20美元也许能购买到两家甚至三家的服务。

4.jpg

上图显示的是各大流媒体平台2019年2月的“独家订阅”比例。

“独家订阅”也说明了这一点。Netflix的用户中,有78%只订阅了Netflix,比例最高。而HBO只有27%。这说明Netflix的大多数用户认为,订了Netflix就足以满足自己的观影需求,但是HBO的大多数用户还必须额外再花钱订阅其他公司的服务,才能满足自己的观影需求。HBO的精品战略,虽然对用户非常有吸引力,但是因为“精品太少”,无法独家满足用户需求,定价又太高,几乎独霸了用户的所有预算,这就造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大量用户在每一季《权力的游戏》播出时立刻订购HBO,在当季结束时又迅速解约。

5.jpg

上图显示,hbo的美国订户在每一季权游播出时会急剧增长,播完之后立刻断崖式解约。

在这样的竞争形势下,Netflix以数量换质量的战略,也许是更明智的选择。有了数量更为广大的用户,制作了更多的节目,Netflix从矮个里拔将军,拔出的将军数量也随之水涨船高。每年艾美奖颁奖,HBO一直都是最大赢家,这种遥遥领先的质量优势连续保持了17年。然而,到了2018年,整个美国娱乐行业都惊呆了,Netflix获得了112项艾美奖提名,超过了HBO的108项提名,破天荒地打破了HBO的垄断地位,并最终得到了23个奖,和HBO的得奖数目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另一个转折点:正如Netflix在2012年在用户数上追赶上了HBO;到了2018年,Netflix的精品数量也和HBO打成了平手。2019年,Netflix甚至还获得了15项奥斯卡提名(最终获奖3项),把斯皮尔伯格这样的传统电影人都气得够呛。这说明Netflix的精品已经不亚于一向以质量为豪的HBO了。

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Netflix都已经超过了HBO。Netflix现在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良品率”了,毕竟葱快了不剥皮,萝卜快了不洗泥。但是就总体竞争格局而言,HBO已经被慢慢甩在身后。Netflix公司CEO Reed Hastings最近就“悍然”对媒体表态说,Netflix下一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再是HBO了,而是“睡眠”。

如果HBO继续延续现有的“少即是多”的精品战略,即使它能生产出下一个《权力的游戏》这种爆品,也很难改变用户数量增长缓慢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小众品牌,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被竞争者收购,是它一个可能的结局。用普莱普勒这位悲情英雄自己的话来说,对于HBO来说,更好并不够,更多也不够,必须更多又更好,才能赢得流媒体之战的最后胜利——然而这是Netflix正在走的路。

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里,有过类似的故事。比如曾经有专注在鞋子、母婴用品、电器、商超、包包的电商网站,然而最终用户还是归拢到了阿里、京东这种大平台上。用户并不想为了买鞋而专门下载一个app;而一个只做鞋的app,也可能会因为品类规模太小、营收太少而无力把自己的运营能力提升到超级平台之上,带给用户的体验也未能比超级平台更好。因此,企业选择自己的战略定位方向时,应该从有利于顾客认知与接受的原点出发,而不是固守“专家品牌”、“细分品类领导者”的教条主义。顾客的心智模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征,这是时代给每一代战略家提出的课题,也是定位这门学科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回到《权力的游戏》,这部神剧本身已经暴露出HBO的战略短板。企业的发展,系于这些少量的精品,这种战略无法支撑它继续发展,也无法支持它继续推出精品。换句话说,“只做精品”很可能让它再也做不出精品,而Netflix的模式反而有可能催生更多精品。

战略定位的转型,不应该成为权游烂尾的理由。事实上,如果HBO转型成功,它应该会有更多的资源打磨精品。但是,看看Netflix陡峭向上的增长曲线和高留存率,我们只能说,留给HBO的时间真的已经不多了,凛冬将至。

6.jpg


相关推荐

特劳特举办定位理论50周年全球盛典

特劳特举办定位理论50周年全球盛典

2019-09-26

特劳特伙伴公司在上海成功举办了定位理论50周年全球盛典。自从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1969年首次提出商业领域的“定位”概念以来,经过50年的发展,对全球范围的商业竞争和企业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众多知名企业从这一战略理论中受益良多。

伙伴动态 | 明月镜片与德国徕卡开启战略合作

伙伴动态 | 明月镜片与德国徕卡开启战略合作

2024-11-01

2024年10月15日,“全新视界·徕卡镜片(Leica Eyecare)中国发布会”在上海新天地举办,中国镜片领军企业明月集团与全球光学巨头徕卡公司携手推出光学镜片,为中国消费者打造极致视觉体验。明月镜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公晚、明月镜片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谢公兴、明月镜片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曾哲、徕卡全球CEO Matthias Harsch、徕卡相机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Siegmund Dukek、徕卡视光全球董事总经理 Joerg Bauer、特劳特伙伴公司全球总裁邓德隆、特劳特(中国)公司首席战略官唐云川、璞月徕卡业务中国总经理王晶等公司高层及合作伙伴齐聚一堂,共话发展。

媒体聚焦|邓德隆:要用什么战略‍‍定位,匹配当下的经济环境?

媒体聚焦|邓德隆:要用什么战略‍‍定位,匹配当下的经济环境?

2024-11-01

定位理解起来最难的一件事就是过于简单使得大家很容易忽略‍‍‍‍‍‍‍它的深刻性和重要性

媒体聚焦 | 贾鹏雷对话邓德隆:大变局时代,中国企业的「定位之问」?

媒体聚焦 | 贾鹏雷对话邓德隆:大变局时代,中国企业的「定位之问」?

2024-02-05

1969年,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先生在《工业营销》杂志撰文《定位:同质化时代的竞争之道》,定位理论诞生。

媒体聚焦|邓德隆:心智是终极战场 用一词定义企业

媒体聚焦|邓德隆:心智是终极战场 用一词定义企业

2023-12-05

【亿邦原创】11月29日消息,在2023亿邦未来零售年会上,特劳特伙伴公司全球总裁、特劳特(中国)公司董事长邓德隆发表了题为《大变局时代,迎接新定位》的演讲。他分享了对企业竞争阶段的理解以及特劳特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经验,指出企业要正确理解自己的定位和企业的成果,才能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增长。

媒体聚焦|邓德隆:新定位时代下,餐饮企业的4大战略要点

媒体聚焦|邓德隆:新定位时代下,餐饮企业的4大战略要点

2023-10-16

2023中国餐饮品牌力峰会